1005_零售.adoc
Edited: Thursday 1 May 2025

《零售的哲学》 20

kok
·2023-08-04
零售的哲学这本书看过一段时间了,最近刚好有个机会重新阅读一次,把之前的一些心得发出来与大家分享。

这本书的作者是 7-11、伊藤洋华堂的 CEO 铃木敏文先生,他也是将 7-11 便利店从美国引入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,并发扬光大的亲历者,这本书中也援引了大量的 7-11 和伊藤洋华堂的案例。

本书的日文原名为“変わる力 セブン-イレブン的思考法”,直译过来是“改变 7-11 思维方式的力量”,原标题确实更符合书本身的内容一些,引进之后改名叫做《零售的哲学》,升华了不少。

为什么是便利店
便利店的诞生与其在零售中的“生态位”息息相关。

最早期的时候,零售通常是前店后厂的状态,如肉铺(分割售卖)、面包房(生产和售卖),这种业态到现在仍然活跃。

随着物流能力的提升(如大航海时代、新大陆的发现、火车与铁道的发明),商品供给得到了大量的提升,集市的升级版——百货商店也应运而生。消费者可以在一个地方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,效率大大提升。

百货商店出现之后,对原有的集市、杂货店形成了碾压之势,在二战之后,百货商店的升级版——大型连锁超市 出现了。这种业态面积更大、商品更多、物流效率更高(库存的统一管理),一个大型超市就足以让周边几公里形成流量的真空区,铃木敏文所在的伊藤洋华堂就面临了这样的挑战。

国内的大型超市也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大润发,为了和其他超市、其他商店抢客流,会选择在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开大店,然后通过他们运营的购物通勤大巴车来吸引全城的客流,最火爆的时候甚至会存在一家店有十几条通勤线路。

对于沃尔玛,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沃尔玛创始人的自传 富甲美国 :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·沃尔顿自传
但森林中高大乔木并不能抢占所有的的阳光、空气和水,在不同的高度和位置下仍然存在藤蔓、灌木、野草、真菌等等。

顾客除了大量采购,也存在别的购买需求,便利店这种业态应运而生。

虽然杂货店因为品类不够丰富,价格不够低廉而被打败,但杂货店周围的顾客仍然有购买商品的需求,也许是一包零食、一支牙膏,这种商品是不需要跑到两三公里外的便利店去购买的。

这样的生态位,就被便利店所替代了。简单的说,便利店是一种更高效的杂货店,而不是更大的杂货店。

效率、还是效率
想要在效率上和大型商超达成一致是很难的,大型超市可以一卡车一卡车的进货,有较大的仓储空间(极致一点就是宜家这样的),有专门的冷冻、冷藏库,还有足够多的工作人员。

这些便利店都做不到,想要提升效率就得另辟蹊径。

在选品上,7-11 并没有因为物流问题而选择买一些保质期更长的包装食品,而是选择了面包、牛奶、饭团这些日本家庭常见的食物,极大地提高了顾客进店的频率(下班路上,顺手一买)。

配送面包、牛奶这些产品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,订多了容易造成浪费,订少了一般工厂也不给配送。

为了达成物流配送上的目的,7-11 做出了如下的选择:

密集选址,将门店开的相对集中
建立共同配送仓库,工厂先把货物送到共同配送仓库,再由仓库派车把一批次的商品运送到门店去
为了保证密集选址,7-11 开店十分保守,直到 2013 年才开始在四国地区开店。

这里的逻辑线路如下:

要满足顾客就近购买,随手购买的需求
增加新鲜的食品、面包、牛奶
通过自建的配送体系来支持这些商品
为了保证配送体系,采取密集选址开店的逻辑
更多有关仓库和配送策略,可以看 服务的细节084:7-ELEVEn物流秘籍 这本书。
其他-中国便利店现状
根据 22 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,21 年全国便利店门店数量如下:

图片加载中
到 22 年,美宜佳已经完成了门店数量的反超,达到了 3万家。

图片加载中
将这些品牌稍微分类一下:

石油类:易捷、昆仑好客、壳牌优选
外来便利店品牌:罗森、7-11、全家
国企、国资背景:美宜佳、唐久、红旗连锁
民企:天福、芙蓉兴盛、十足、易站……